气郁体质易患哪些疾病?如何调理?
61.7K
气郁体质特点
 
1.总体特征:气机郁滞,以神情抑郁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。
2.形体特征:形体瘦者为多。
3.常见表现:
主症:性格内向不稳定,忧郁脆弱,敏感多疑,对精神刺激的适应能力较差,平素忧郁面貌,神情多烦闷不乐。
兼症:胸胁胀满,或走窜疼痛,多伴善太息,或嗳气呃逆,或咽间有异物感,或乳房胀痛,睡眠较差,食欲减退,惊悸怔忡,健忘,痰多,大便多干,小便正常,舌淡红,苔薄白,脉象弦细。
4.心理特征:性格内向不稳定,忧郁脆弱,敏感多疑。
5.发病倾向:易患脏躁、百合病、不寐、梅核气、惊恐等病证。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抑郁症、失眠、慢性疲劳、乳腺病、月经不调、更年期综合征等病。
6.适应能力:对精神刺激的适应能力较差,不喜欢阴雨天气。


气郁体质易患疾病
多愁善感、忧郁脆弱的气郁体质,一般比较瘦,经常闷闷不乐,无缘无故地叹气,容易心慌失眠。感情脆弱,容易感到害怕或容易受到惊吓,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,咽喉部经常有堵塞感或异物感,容易失眠。

1)心神失养,心脾两虚
情绪引发的疾病,一般都跟心有关,也就是说情绪有问题会伤“心”,此外,情绪不佳还会伤脾,导致脾失健运,这两者的表现为头晕神疲、心悸多梦、失眠健忘、悲喜无常、精神恍惚、胸闷胸痛等。

2)胃病
长期的闷闷不乐会导致肝气郁结,容易使人患上厌食症,进而影响胃的消化功能,出现胃胀胃痛、反酸、胃溃疡等胃病,或者也会引起腹痛肠鸣、大便不畅等消化不良的症状。

3)燥热
中医认为,长久的气郁会化火熏灼,因此,不少气郁体质者经常会脾气躁怒,而且,还容易头痛目赤、口干口苦,并常常伴随有大便燥结、舌质红、舌苔黄等热燥的病症。其实,任何物质,无论是气、血,还是湿热,只要长期郁结在我们的体内,

4)痹证与血证
气郁体质者会同时患有其他偏颇体质的症状,如痛证、痰湿证、月经不调等。郁结在我们体内的气,会引发血淤,气血不通之处必有痛的症状;月经不调也是因为体内郁结之气太多,气流不能规则地运动到相应的地方。

 
疾病体现方面
1.经期(更年期)综合征
女性一般在49岁左右就会出现“绝经”,部分女性绝经前后,出现眩晕、耳鸣、烘热出汗、面红朝热、烦躁易怒等症状,现代医学将其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,以前称为“更年期综合征”。
很多男性在52~65岁间,也会出现类似症状,被医学上称之为“男性更年期综合征”。女性进入更年期以后,月经将绝未绝直至彻底绝经,生育和性生活能力直线下降,性器官进行性萎缩,机体逐渐衰老。

2.慢性胃炎
慢性胃炎是气郁体质者易患的疾病之一,中医将其归为“胃脘痛”、“嘈杂”、“纳呆”、“痞满”、“吞酸”等病的范畴。其形成是由长期精神抑郁、饮食无序、过度劳累、作息不规律,导致肝气郁结、脾运失调、胃气不和,久而久之便出现了种种不适症状。慢性胃炎的典型症状是上腹部疼痛、常出现饱腹感、胃上部发硬、常打嗝或放屁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等。

3.经前期综合征
经前期综合征是肝气不畅、郁结导致的疾病,气郁体质者最易出现此问题,也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。经前期综合征会出现在月经来潮前一周,随着经期的临近症状会加重,月经来潮前2~3天最重,月经来潮后2~3天症状消失。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有:头痛、嗜睡、乳房肿痛、手脚及眼睑水肿、食欲不振、易怒等。此病的病因很复杂,既受体内激素分泌的周期变化影响,又与外界生活环境有关。

4.月经延迟
据一项调查研究发现,大多数女性朋友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经期问题。只要不是病理性的,大多不必过分担心。中医认为,月经问题与体质关系密切,例如,痛经大多与血瘀体质有关,而月经延迟则受气郁体质影响较明显。对于血瘀体质导致的痛经问题,我在上文已经详细介绍,此处只针对气郁导致的月经延迟略作分析。

5.乳腺增生
中医认为,当人的情志不畅时,抑郁的情绪会伤及肝脏,导致气机阻滞,郁积在乳房部的胃络里,从而导致脉络阻塞不通。气机阻滞较轻时,会产生疼痛的感觉,气机严重受阻,血液无法流通时,则会出现乳房肿块,乳腺增生便由此而生。特别是在月经来潮前,乳房会出现类似上面那位患者的情形,情况较为严重时,会影响睡眠。


气郁体质调理
气郁体质与我们的性格有着莫大的关联,因此,气郁体质所引发的病症也大多与自己的情绪有关,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。

1、形体锻炼
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和运行,气郁体质者宜每天坚持有适量的体育锻炼。如和同龄人一起跳广场舞、打门球、散步;或晨起打太极拳、练八段锦、练易筋经等。如果喜欢唱歌,也可以在公园和同龄人一起合唱或独唱。也可参与下棋、打牌等娱乐活动,分散注意力。这些活动能够舒展气机,调畅情志,对气郁体质有非常积极的调理作用。切忌独自在家,不与他人交往。

2、精神调摄
气郁体质者性格不稳定,情绪常处于忧郁状态,根据“喜胜忧”的原理,应鼓励气郁体质者主动寻求快乐,多参加社会活动、集体文娱活动;常看喜剧、滑稽剧,听相声,以及富有鼓励、激励意义的影视剧,勿看悲剧、苦剧;宜欣赏节奏欢快、旋律优美、能振奋精神的乐曲,如《金蛇狂舞》等;多读积极的、鼓励的、富有乐趣的、展现美好生活前景的书籍,以培养开朗、豁达的心态;在名利上不计较得失,知足常乐;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。
 
3、起居调护
气血在温暖的环境下运行通畅,在阴冷晦暗的环境就会运行不畅。气郁体质者气血郁滞不畅,因此居室尽量选择向阳的朝向。向阳的居室温暖明亮,这样的居住环境有利于气郁体质的调养。花草可以移情易性,房间内或阳台上可以摆放一些带有香气的玫瑰花、月季花、茉莉花、夜来香、栀子花、君子兰等。在养花赏花的过程中,可以放松心情,调畅气血。
提高睡眠质量,睡觉用温开水泡脚,以促进气血运行,缓解疲劳、放松神经,有利于快速入睡、睡得深沉。另外还要养成睡子午觉的习惯,午饭后可以散步半小时,然后睡个午觉,时间以30~40分钟为宜,不宜过长,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。晚上要在10点半之前睡觉,避免熬夜,睡前不宜喝茶、咖啡和可可等饮料,也不宜聊天、看惊险刺激的节目,避免大脑过度兴奋。
气郁体质的人宜穿色彩鲜艳的衣服,如红色、粉色、黄色、橘色等衣服。暖色系的衣服能使人心情愉快,同时衣着宜柔软、透气、舒适。

4、针灸推拿
选穴:太冲、合谷,期门。
太冲:位于足背侧,第1、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。以手指沿(足字旁加母,见PDF)趾、次趾夹缝向上移压,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搏动处,即是本穴。
合谷:位于手背部位,第2掌骨中点桡侧。以一手拇指的指间关节横纹,放在另一手拇指、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,当拇指尖下是穴。可采用正坐或仰卧位取穴。
期门:位于胸部,当乳头直下(乳头为第4肋间隙),第6肋间隙凹陷处。
功效:太冲是肝经原穴,具有疏肝理气、缓解气郁的功效。合谷为大肠经原穴,具有行气通络、镇静止痛的功效。两穴配合,称做“四关穴”,具有调理全身气机的作用。期门为肝的募穴,具有疏理肝气的作用。
操作:采用指揉的方法,每穴按揉2~3分钟,每天操作1~2次。可刮痧、艾灸。

5、秋季气郁体质药膳
气郁的人在秋冬两季,可以多吃小麦、橙子、橘子、洋葱、海带、海藻、红枣、萝卜、包心菜、山楂、玫瑰花、茉莉花等食物。药补方面,可以适当吃何首乌、阿胶、白芍、枸杞子、香附、木香、当归、陈皮、佛手、香橼、柴胡等。

1)玫瑰花茶:取玫瑰花10g,阴干,冲汤代茶饮服。可疏肝解郁,理气止痛,适合肝郁气滞、两胁胀痛、急躁易怒者。

2)姜糖苏叶饮:生姜3克,苏叶3克,红糖适量。将生姜和苏叶洗净,切成细丝,放入碗内;加入红糖,用沸水冲泡,盖上盖,焖制10分钟即可饮用。气郁者体质偏弱,在冬季更容易受寒凉侵袭,食用本品可增强免疫力,发散风寒。

3)橘皮粥:橘皮50克,研细末备用。粳米100克,淘洗干净,放入锅内,加清水,煮至粥将成时,加入橘皮,再煮10分钟即成。本品理气运脾,用于脘腹胀满,不思饮食。

4)浮小麦茶:浮小麦30克,茯苓8克,麦冬8克。将浮小麦、茯苓、麦冬研成细末,用热水冲饮。浮小麦可安神。本品有养心安神的功效。


5)菊花鸡肝汤:银耳15克洗净撕成小片,清水浸泡待用。菊花10克、茉莉花24朵温水洗净;鸡肝100克洗净切薄片备用。将水烧开,先入料酒,姜汁、食盐,随即下入银耳和鸡肝,烧沸,打去浮沫,待鸡肝熟,调味,再入菊花、茉莉花烧沸即可。佐餐食用可疏肝清热,健脾宁心。

6)百合莲子汤:百合100克,莲子75克。将百合洗净泡发,莲子洗净去心,放入锅中,加入清水炖煮成汤。强精补肾,清心安神。

7)肉片佛手:取猪肉100g,佛手瓜250g。将锅底放油烧热,肉片放入锅中翻炒变色后加入佛手瓜片翻炒片刻,放入少许盐、酱油翻炒均匀后出锅食用。可行气止痛、和胃化痰,适合食欲不振、咳喘痰多者。

8)白萝卜汁取白萝卜2000g,冰糖适量。把白萝卜洗净切碎,用洁净纱布绞取汁液,加冰糖溶化即可。每日3次,每次冷饮40g,可宽中消食、清热凉血,主治咳嗽等。

9)雪海润肺盅:胖大海20克,枸杞子10克,雪梨2只。胖大海用沸水浸泡50分钟,去皮、去核。雪梨1只去皮,切成2厘米大小块,与胖大海同蒸10分钟。把另一个雪梨去心切盖做成碗状。把蒸好的雪梨与胖大海、枸杞子放在雪梨中,再蒸5分钟即可。适合阴虚或气郁体质所引起的咽喉肿痛、干咳无痰的症状,有润肺功效。

10)沙参佛手粥:沙参、山药、莲子、佛手各20克,糖适量,粳米50克。先将山药切成小片,与莲子、沙参一起泡透后,再加入所有材料,加水用火煮沸后,再用小火熬成粥。益气养阴、理气健脾、清心安神。
 


注:此内容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非原创。只为中医文化的传播和分享,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,我们第一时间删除,谢谢您的理解!
 
电话:010-82770640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颐泉汇1号楼5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