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2月4日立春节气。
“不治已病,治未病”是几千年前《黄帝内经》的核心理论,养生康复是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,越来越被老百姓认可。全国政协委员、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、首都名中医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中医主任医师、博士生导师董瑞精通《黄帝内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温病条辨》等中医经典,临床一线近四十年,深刻体会到“二十四节气”与“十二时辰”的变化规律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,提出借助“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时辰”变化规律,调补阴阳的观点。
为了让更多人了解“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时辰”保健养生,董瑞主任医师亲任主编,硕士研究生刘颍利、董莹、王玉辉,主治医师耿占印及北京膏滋堂与北京双艾灸堂总经理董杰为副主编,从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、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写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,累计三十六篇,将陆续发表,以续读者,请大家多多指正。
立春历史渊源
立春亦称为“打春”、“报春”、“咬春”,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个节气,交接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前后,农历正月十一左右,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315°到2月18左右结束。此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“寅”(东北)方向。与立夏、立秋、立冬一样,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。《群芳谱》里曰:“立,始建也。春气始而建也。”有个关于立春的传说,古时人会在立春前在土里挖个坑,放羽毛进去,待到立春,地气会把羽毛托出坑来。立春后白天渐长,最严寒的时期基本过去,天气回暖,万物复苏。
立春的物候是:一候东风解冻,二候蛰虫始振,三候鱼陟负冰。说的是,立春之后,东风送暖,大地开始解冻。五日后,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。再过五日,河里的冰开始融化,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,此时水面的冰还没有完全融解,碎冰片浮在水面,就像被鱼背负着一般。“阳和起蜇,品物皆春”,立春过后,树根开始萌动,树叶也开始缓缓流动了。鸟儿开始飞到大树的顶端,面朝着太阳取暖了。动物们开始寻找伴侣,好在春暖之时生下宝宝,给予整个茂盛的夏季来生长。
立春民族风俗
立春这天,民间用各自的方式迎接新一节气的开始。
1.报春
立春前几天,有人手持小锣、竹板,一边敲打,一边唱赞春词,挨家挨户宋一张春牛图,报知春已到来,须抓紧春耕。
2.打春牛
清嘉庆本《澄海县志》载:每年的立春日,官府率人马到郊外举行迎春大典,然后举行“鞭春牛”活动。打春牛意在策励农耕,彰显劝农之意。古时民间,常用黄土和泥塑成耕牛形状,立春或正月初一日举行庆典,随后让孩童拿柳枝使劲鞭打黄泥牛至稀烂,孩童和围观的大人们欢笑嬉戏,畅快汗出,促进春气舒发,最后将牛泥撒在屋檐下,预祝丰年。
3.抬春色
据《粤游小志》载,清朝时潮汕地区有“抬春色”活动。在立春日抬着装饰了花团的台阁在大街小巷游行,上坐孩童载歌载舞。借抬春色的活动,立春日约朋唤友,出门欢乐活动,增进情感交流。
4.吃春饼、春卷
据《四时宝鉴》说:“立春日春饼、生菜,号春盘。”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,以豆芽、韭黄、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。饼薄而软,菜多绿色萌芽,寓春气伸展之意,既营养好吃,又易消化。
致病因素
1.风寒邪气
有人形容春风为:“吹面不寒杨柳风。”春风怡人,但是也多变,在春天,需要注意防止风邪致病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曰:“故风者,百病之始也,清静则肉腠闭拒,虽有大风苛毒,弗之能害,此因时之序也。”风邪是多种疾病的诱发因素,而其他五邪(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)往往是依附于风邪来袭击人体的。尤其是在立春节气,风邪能通过侵犯体表,使毛孔打开而进入人体,特别容易攻击人体阳气聚集的部位,如背部、头部、上肢等。如果风邪窜到人体表面,会引起荨麻疹、皮疹、皮肤瘙痒等问题;如果窜到头部,就会使人头痛,整天发困;如果窜到关节上,会引发关节疼痛;如果窜到肌肉里,就会导致肌肉酸痛,等等。
2.七情致病
由于春季是人体肝阳亢盛之时,情绪易急躁,因此每年立春后,心理疾病患者都会骤然增多,病人多为焦虑症、躁狂症等病。这主要和天气的变化有关,初春气压低,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,加上天气多变,也常常使人的情绪波动较快,使人体的认知、情感、行为和意志等出现异常。因此个人,除了应避免过度疲劳,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外,尤应重视心理保健,宜多与朋友沟通交流,多接触大自然,提高心理承受能力,保持平和的好心态。
立春养生规律
董瑞院长依据临床经验总结提出“五脏六腑之所喜即养生之所需,五脏六腑之所恶即养生之所忌”。立春气候由阴出阳,天渐温,寒渐退,昼渐长,夜渐短,气候逐渐由寒转温,大地由闭藏逐渐开始生发,人体逐渐由冬藏转入春生,养生也由“秋冬养阴”转为“春夏养阳”。
起居规律:
《黄帝内经》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此春气之应,养生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肝……。”立春后自然界万物信心向荣,此时人们应顺应自然界生机之景,夜卧早起,免冠披发,松缓衣带,舒展形体,多参加室外活动,克服倦懒思眠状态,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,力求身心和谐,精力充沛。春季气候变化较大,天气乍寒乍暖,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,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。《摄生消息》曰:“天气寒暄不一,不可顿去锦衣。老人气弱,骨疏体怯,风冷易伤腠里,时备夹衣,遇暖易之,一重渐减一重,不可暴去。”所以,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,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,不可骤减。
饮食规律:
春季阳气初生,宜食辛甘发散之品,不宜食酸收之味。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云:“肝主春,……肝苦急,急食甘以缓之,……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,用辛补之,酸泻之。”立春意味着春天即将到来,万物复苏,一派生机勃勃之象。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,注意保护阳气,养生着眼于“生”。按照自然界属性,春属木,与肝相应。肝恶抑郁而喜条达。有目的地选择柔肝养肝、疏肝理气之食品,如豆豉、葱、香菜、韭菜等。
运动规律:
立春大自然阳长阴消,人们可借助自然之力,充分利用阳光,伸展手臂,自然放松身体,舒展胸肺。多晒阳光,最大限度地利用阳气,驱散严冬的寒气,补充身体的阳气,多进行户外活动以适应天气变化。
情志规律:
在春季精神养生方面,要力戒暴怒,更忌情怀忧郁,做到心胸开阔,乐观向上,保持心境愉悦的好心态。同时要充分利用、珍惜春季大自然“发陈”之时,借阳气上升,万物萌生,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,通过适当的调摄,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,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。
康益立春之养生
1.康益冬病夏治:是指在“三伏天”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用药、“三伏天”贴敷及中药外用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,临床上适用于哮喘、肺纤维化、肺气肿等肺系疾病,风寒湿痹等关节疾病、泄泻等脾胃疾病。
2.康益艾灸:春季与肝相对应,肝主疏泄,在志为怒,恶抑郁而喜条达。此时艾灸重点在于调肝养肝。立春可艾灸太冲穴。太冲位于足背侧,第一、二跖骨结合部前部的凹陷处。同时立春可选择艾灸督脉的大椎、命门、任脉的中脘、神阙等穴以培壮元阳以扶助正气。
3.康益艾足浴:足部若不注意保暖,寒邪极易通过脚部侵袭人体,损伤阳气而致病,或使旧病复发、病情加重甚至恶化。俗话说“足乃人之底,一夜一次洗”、“冬天洗脚,丹田温灼”。艾足浴疗法是选择艾草等中草药,加水煎后兑入温水,然后进行泡洗。人体足部有足之三阳经和足之三阴经经过,是人体经络汇聚的地方之一。泡洗后通过点按下肢和足部相关穴位,激发人体潜在的机能,调整身体失衡的状态,达到驱寒散邪,防病治病的效果,有自我保健和延年益寿之功效。尤其适用于手脚冰凉等。该疗法操作简单,方便舒适,效果显著,受到很多患者的喜爱。
4.仙芪扶阳固本丸:该中成药主要是由白人参、淫羊藿、蛤蚧、黄芪、白术、茯苓、白扁豆等中草药组成,具有补肺、健脾、温肾、扶阳固本的功效,适用于肺脾气虚证。
董瑞院长简介
董瑞,男,北京市怀柔区人,首都名中医,中医主任医师,博士生导师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创立中医“肺络病学说”,精于中西医结合防治肺结节、肺癌、哮喘、慢阻肺、肺纤维化与尘肺病等肺系疾病;精于中医膏方防治慢性病、结节病与亚健康调理;精于“以脉定方药”,辨证施治中医内科疑难杂症;擅长复合应用艾灸、埋针、火针、药茶与冬病夏治等中医特色适宜疗法。
●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院长
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、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
●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
●首届首都名中医
●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膏方专业委员会创始会长
●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工作分站站长
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
●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
●北京市首届复合型中医药学术带头人
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“十二五”肺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
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
●中国民间中医药协会副会长兼中医冬病夏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董瑞于 2001 年创建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,带领团队坚持走“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病”的道路,建设了中医肺络病学科,将肺纤维化与尘肺病、肺结节与肺癌、哮喘与慢阻肺归属到“肺络病学”范畴,确立了病因、病机、证型及治疗法则,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西结合防治肺纤维化专著,研发了“养阴益肺通络丸”、“仙芪扶阳固本丸”、“康益咳喘贴”3个院内制剂及珠芨膏、温阳化结膏等30个院内系列协定方,其中“养阴益肺通络丸”防治肺纤维化获得了北京市政府“十病十药”项目,中医冬病夏治防治呼吸病科研成果,被原卫生部列为“十年百项”项目,全国广泛推广。经过 20 年发展,医院目前已建设成为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于一体的国家级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,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“十二五”肺病科重点专科(专病)建设单位,北京市 5A 级社会组织单位和全国诚信民营医院。
董瑞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肺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,擅长用中医经方、中医膏方、民间验方、中苗医药等中医方药和穴位埋针、苗艾灸、膻中穴埋针、穴位拔罐、穴位贴敷等中医技术治疗肺纤维化、尘肺病、哮喘、肺癌、肺结节、变异性咳嗽等肺系疾病。
在肺纤维化与尘肺病方面:他提出肺气不足、脾肾两虚、痰瘀毒损伤肺络病因病机学说,确定了“补肺、生肌、通络”之治疗法则;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西医结合肺纤维化防治专著,填补了肺纤维化与尘肺病领域理论空白,研发了“珠芨膏”与“养阴益肺通络”两个代表方剂,“珠芨膏”已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课题,“养阴益肺通络”获北京市政府“十病十药”项目,大大提高了肺纤维化、尘肺病人生存率与生存质量。
在肺结节与肺癌方面:他提出了阳虚、气虚、血瘀、痰湿体质之肺结节与肺癌体质学说,肝气郁结、忧悲伤肺之情志学说;确定了通阳化结,疏肝理气、宣肺化痰之治疗大法;研发了“通阳化结膏”加“艾灸”之法;开辟了肺结节、甲状腺结节、乳腺结节、子宫肌瘤、胃肠息肉、肺癌及其它肿瘤的中医防治新途径。
在哮喘与慢阻肺方面:他提出了“本”在肺脾肾三脏阳气不足,“标”在痰瘀互结;确立了“冬病夏治”与“冬季膏方”相结合,达到固本平喘之目的;研发了“康益咳喘贴”与“仙芪扶阳固本丸”两个方药;创立了膻中穴埋针、冬病夏治药罐疗法,使部分疑难哮喘与慢阻肺患者得到有效控制。他研创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病科技成果(冬病夏治FBP方案)于2006年10月11日被原卫生部批准列为“十年百项计划”推广项目,先后在全国12个省(自治区)、直辖市举办推广项目学习班和在京举办47期推广项目培训班,有5000多名医务人员接受学习培训,使冬病夏治在基层医院单位得到普及,使上百万哮喘、慢阻肺患者受益。
在变异咳嗽防治方面:他得到老师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深传,谨记老师“修医德、读经典、做临床、取众长、细观察、善思悟、写文章”的教诲,应用老师苏黄止咳方辨证施治小儿与成年各类咳喘病得心应手,效果往往立竿见影。
董瑞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膏方专业委员会创会会长,三十五年来,他致力于中医膏方临床研究,总结前人经验,提出了膏方防治疾病与保健的“十个指导思想”和“两个创新”及“十五个结合”,形成了“董氏膏方”思想体系,积累了上万例中医膏方防治慢性疑难病及养生保健经验,为我国的中医膏方慢性病防治及亚健康保健做出了贡献。
他研发了:防治肺纤维化与尘肺病的“珠芨膏”,防治肺结节与肺癌的“通阳化结膏”,防治糖尿病肾病与痛风的“二菊仙遗膏”,防治哮喘与慢阻肺的“哮喘固本膏”,防治风湿骨病的“附子黑豆膏”,用于妇科的“温经膏”,用于男科的“四仙五子膏”,健脾养胃的“温肾健脾膏”,用于健康保健的“六黄膏”,以及用于调理体质的“黄精枸杞膏”等董氏十膏方。多年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,他已经将传统中医膏方辨证思维融会贯通、推陈出新,他亲自开具膏方超10万料,成为我国中医膏方领域的名医大家。以名医、名方、名药为核心战略的“董氏膏方”系列产品,为把“康益德肺科”打造成融医养、康养、健康旅游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知名品牌,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他建立了北方最大的膏方加工教学基地,年加工膏方能力超2万料,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“膏方北进”发展战略的积极倡导与推广者。同时他积极开展中医膏方“一带一路”世界交流活动,主持了首届APEC雁栖湖中医膏方国际高峰论坛及“一带一路”中匈雁栖湖中医膏方国际高峰论坛,带领中医膏方走向世界。
董瑞十三岁因病步入杏林,从背诵四小经典与四大经典开始入门中医,基础理论扎实,2013年正式拜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为师,先后拜访问道张灿玾等近四十位国医大师,余赢鳌等六十多位国家级名中医。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行医三十五年,记录临床资料500余本,以医案、医话形式记录病历1.2万余例,整理出了“康益变异咳嗽停”、“温阳化结方消肺结节”、“董氏肿瘤方防癌之道”、“阳不化气阴成型”、“肿瘤与结节诸阳不足为本”、“珠芨协定方防肺纤维化与尘肺病”、“三仙三奇散防治顽固哮喘”、“怀山药保胃气之见”、“焦香馒头干治验萎缩胃炎”、“一味附子治男人奇病缩阳”、“金蝉花、玉米须治肾衰”、“一味鸡血藤治疗肩周炎”、“熟地黄伍与鹿角胶温阳之奇”、“血余炭调经止血之妙用”、“仙遗粮合马齿笕治三高症”、“仙鹤草合百部补五脏之虚”、“重用黄芪治验消渴症”、“麻杏石甘汤小儿发热之妙用”、“刺猬皮治小儿食积”、“十大功劳叶治肺痨”、“冬瓜子消胸水”、“大枣安五脏之妙用”、“瓜蒌薤白汤治疗冠心病”、“膻中穴埋针调著气噴郁”、“艾灸神阙之妙”、“点穴与金针”、“我与杨兆刚学芒针”、“处方君臣佐使之道”、“药量与药力标识药效,用药如用兵”、“中医思维核心大阴阳与小阴阳之道”、“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醍醐灌顶之功教”、“与孟庆云老先生对话调经汤”、“感慨国医大师张灿钾”、“与民间中医李可之缘”、“七访上海江春华教授”、“与国医大颜德馨中医膏方缘”、“民间中医宋德瑞”、“附子黑豆膏治风湿骨病”、“黄精枸杞膏延年益寿”、“一枝黄花治鼻炎之奇”、“伏龙肝治虚寒呃逆”、“冬病夏治防咳喘小罐之奇”、“在神农架发现江边一碗水”、“头痛与川芎”、“透针配鳝鱼血治面瘫”、“桑叶伍白芍治鼻出血”、“鸦胆子外敷治累肉”、“炒枣仁安眠之奇再于量”、“一味琥珀肚脐治小儿哭啼”、“益智仁止遗尿”、“医者不会熟用附子、石膏、生大黄、人参不能成为大医之见”等五十例康益经典医案医话,为董氏中医药传承奠定了基础。
董瑞认为最合理有效的中医传承方式就是‘一对一’。师承、父子传、父女传、老师传;再配合现代的教育,从小学生、孩子开始教育。”他把“一己之力”发挥到最大,先后收下女儿董莹、儿子董杰以及耿占峰、李壮花、张树森、刘苹、耿占印、李小利、徐胜红、庄玉婷、果彦晶等十一个传承门徒,同时带教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肖娜,将自己所学无私传授给学生和徒弟。目前,学生中已有七人出徒,成为学有所成的“小名医”,实现了“董氏中医药”思想的薪火相传。
董瑞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他大力推进中西医结合的融合发展,始终不忘深入挖掘民间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瑰宝,整理中医方药术和民间绝技,已经与一百四十位民族与民间中医药学者就中医药理论、学说、绝技、秘方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,对民间有真才实学、中医绝学的医者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,并融合传统、民族、民间医学在中医药治病理论、方药术的融合运用和中医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研究创新,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医临床,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患者的支持与赞赏。
他坚持勤学不倦,著书立说,先后出版了《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纤维化》《政协委员董瑞院长谈间质性肺炎—肺纤维化》《膏方防治肺纤维化、尘肺病》《中国历代临床经典医著集萃》《疗效是中医药生命线》《囯之大医》等医学专著50余部,,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,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十余项。其在中医药领域的表现突出,2018年获国务院批准成为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”。
董瑞是一名“怀大慈恻隐之心,誓愿普救含灵之苦”的中医人,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,他给自己定下了“视患者为朋友,让患者看得上病、看得起病,让患者看到生命的希望”的座右铭。从医三十五年来,他用精湛医术治病救人,用温暖仁心关爱患者,每周三天出诊、查房,每天八十余名患者,从早上6点到下午2点,从未间断。他崇尚用纯正中医思维诊治病人,融合经方、膏方、单方验方、艾灸、膻中穴埋针与中医内病外治并用,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,无论贫富老幼,均一视同仁,让每位患者都感受到了他的仁心仁术。
多年来,他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,除去本院以外,他还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、贵州黔西南、贵州毕节、北京门头沟、江苏常州等地设立六个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定期出诊、传承带教;累计为来自美国、日本、韩国等海外与国内31个省、市、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的患者,诊治肺纤维化与尘肺病、肺结节与肺癌、哮喘与慢阻肺、变异咳嗽与鼻炎等呼吸病、中医内科杂症及亚健康调理等超50万人次,其中亲自施针刺超10万人次。
董瑞是全国、北京市、怀柔区三级政协委员、民盟盟员,他始终不忘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,热心社会公益。他承办民盟中央“健康呼吸万里行”十省市大型公益救助活动,亲自诊治救助尘肺病农民工1000多人,使100余人恢复劳动能力,为防止农民工因病致贫做出积极贡献;代表民盟中央对口帮扶黔西南,投资建设了“民盟名医工作室”,三年往返40多次,行程20余万公里,累计诊治病人2000余人,助力了黔西南脱贫攻坚战。
他还代表民盟北京市委帮扶门头沟潭柘寺卫生院,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卫生院等活动,参加全国政协、北京市政协、怀柔区政协及民盟各级组织的义诊一百余次,巡讲80多次,累计义诊病人5000余人,足迹遍及20多个省市,为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