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3月5日惊蛰节气。
“不治已病,治未病”是几千年前《黄帝内经》的核心理论,养生康复是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,越来越被老百姓认可。全国政协委员、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、首都名中医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中医主任医师、博士生导师董瑞精通《黄帝内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温病条辨》等中医经典,临床一线近四十年,深刻体会到“二十四节气”与“十二时辰”的变化规律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,提出借助“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时辰”变化规律,调补阴阳的观点。
为了让更多人了解“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时辰”保健养生,董瑞主任医师亲任主编,硕士研究生刘颍利、董莹、王玉辉,主治医师耿占印及北京膏滋堂与北京双艾灸堂总经理董杰为副主编,从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、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写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,累计三十六篇,将陆续发表,以续读者,请大家多多指正。
惊蛰历史渊源
惊蛰,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,位于公历3月5日左右,太阳到达黄经345°,北斗的斗柄指向丁。惊蛰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3月5日或6日开始,到3月20日或21日结束。陶渊明有诗云“仲春遴时雨,始雷发东隅。”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曰“二月节,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“蛰”的意思是虫子藏起来冬眠,不吃也不动弹。春天渐暖的时候,雷声起,喊醒了蛰于地下冬眠的虫子们,还有世间所有在冬天变得迟缓的万物。所以这天才叫惊蛰。惊蛰是唯一用动物来起名字的那一个。“春雷响,万物长”。惊蛰后,天要暖了,山寺桃李花开,夏天时令的柑桔和杨梅,也开始萌芽了。长江流过之处,已经有了春雷和雨水,而华北的平原,雷声还得再等待些日子呢。
古时将惊蛰分为三候:“一候桃李始华,二候苍庚鸣,三候鹰化为鸠。”这时雨水开始多起来,春暖花开,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;仓庚就是黄鹂,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,嘤其鸣,求其友;而鹰化为鸠,古人称“鸠”为布谷鸟,仲春时因“喙尚柔,不能捕鸟,瞪目忍饥,如痴而化”。到秋天,鸠再化为鹰。
自小寒至谷雨,一百二十日,有八个节气。古人以每五日为一候,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,选了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,应一种花信,称为“二十四番花信”。惊蛰的花信是:“一候桃花,二候杏花,三候蔷薇”。惊蛰后,等候桃花开,再五日,有杏花,而蔷薇开后,就是春分了。
惊蛰民族风俗
1.惊蛰吃梨
在民间素有“惊蛰吃梨”的习俗。惊蛰吃梨在祁县民间有这样的故事。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,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,明代洪武初年,带着信、义两个儿子,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、红枣,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,天长日久有了积蓄,在祁县城定居下来。雍正年间,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,正是惊蛰之日,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,先祖贩梨创业,历经艰辛,定居祁县,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,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,努力创业光宗耀祖。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,将开设的字号取名“长源厚”。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,多有“离家创业”之意,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,亦有“努力荣祖”之念。
另外关于惊蛰吃梨还有其他说法。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,意为与害虫别离。春回大地,气候比较干燥,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。生梨性寒味甘,有润肺止咳、滋阴清热的功效,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。
2.“打小人”驱赶霉
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,会平地一声雷,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,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,四处觅食。所以古时惊蛰当日,人们会手持清香、艾草,熏家中四角,以香味驱赶蛇、虫、蚊、鼠和霉味,久而久之,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,亦即“打小人”的前身。
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: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,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:“打你个小人头,打到你有气冇定抖,打到你食亲野都呕”的打小人咒语。
3.蒙鼓皮
惊蛰是雷声引起的。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,长了翅膀的大神,一手持锤,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,发出隆隆的雷声。在惊蛰这天,天庭有雷神击天鼓,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。《周礼》云“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。”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,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,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。
致病因素
1.风寒邪气
惊蛰节气风邪最为猖狂,《黄帝内经》曰“风为百病之长”,它通过侵犯体表使体表毛窍大开而进入人体,像头部、上肢、背部等人体阳气聚集的部位,很容易受到攻击,出现头痛、头晕、肩背酸痛等不适症状。另外惊蛰节气虽已回暖,但北方冷空气仍较强,气候变化大,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,冷暖变化无常,容易出现“倒春寒”,容易引起腹泻、腹痛等症状。
2.七情致病
中医学认为,肝主生主动,喜条达恶抑郁,故称之为“刚脏”,在五行中属木,为阴中之阳,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。春季阳气生发速度开始快于阴气的速度,肝火也处在了上升的势头,阴血相对不足,容易发生肝火偏盛,情绪激动,大发脾气。尤其是老年人,易发怒,易发生眩晕、中风等疾病。年轻人则因春季阳气骤然上升引动体内热气,易出现长痤疮等症状。因此惊蛰节气要学会适当地释放情绪,保持心情舒畅,力戒暴怒或心情抑郁。
惊蛰养生规律
董瑞院长依据多年临床经验,总结提出“五脏六腑之所喜即养生之所需,五脏六腑之所恶即养生之所忌”。惊蛰时节处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期,气温变化温度大。俗话说“三月的天,小孩的脸”,三月的天说变就变。此时人体肝阳之气渐升,阴血相对不足,易发生肝火偏胜的现象,所惊蛰节气,养生的主要是预防风寒、滋阴养肝。
起居规律
“百草回芽,百病易发。”惊蛰节气除了西北、东北外,我国大部分地方都已是一片融融春光了。气温上升迅速,且冷暖空气交替频繁,这让外邪有机可乘,易引发感冒、流感、宿疾等。此时养护阳气是必不可少的:晚睡早起,最晚不超过11点,最早不超过6点;晨起伸懒腰,促进血液尽快分布到各个经络中去,防受寒感冒;春捂还应继续,不宜过早的穿上单衣、单鞋,捂的重点在于背、腹和足底;如果外出被风吹后出现头痛或者轻度的感冒,可揉搓迎香穴,用热吹风对着大椎穴吹三分钟。同时惊蛰时节也是阴雨季节开始,南方会出现潮湿的情况,所以要保持室内的清爽干燥,这样可以避免湿气重,导致出现风湿疼痛的现象。
饮食规律
惊蛰时节宜少吃油腻和寒凉食物,多吃些有助阳气升发的食物,如香椿、韭菜、葱等都是时令蔬菜,而且具有升发的作用,帮助体内阳气升发。另外春天肝气旺盛,酸性食物会助肝火,肝火过旺则伤及脾胃,食物选择上宜少酸性,多甘性,如大枣、山药等。另外此时气候干燥,容易便秘、咽喉痛,可适当多吃点养阴润燥的食物,如蜂蜜、梨、百合、冰糖等。
情志规律
春天阳气上升,不仅是生理活动受到影响,就连心情也随之波动。“心动则五内俱焚”,容易出现激动易怒、敏感等。此时应勤动脑体、不动心,感觉迟钝些好,不要太纠结于得失名利,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。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,该放下的时候不要舍不得,否则会心动不宁、五脏不安。
运动规律
惊蛰期间,许多地方春暖花开,一抹新绿,空气清新,最适宜在户外锻炼,吐故纳新,调和呼吸。而且春练以小运动为宜,小运动量有利于阳气升发及散冬季蕴伏之气。活动到微出汗为好,如在阳光下散步、快走、体操、瑜伽等。避免大汗淋漓,否则会损伤阳气,引发感冒等呼吸道疾病。
康益惊蛰之养生
1.康益冬病夏治:是指在“三伏天”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用药、“三伏贴”贴敷及中药外用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,临床上适用于哮喘、肺纤维化、肺气肿等肺系疾病,风寒湿痹等关节疾病,泄泻等脾胃疾病。
2.康益艾灸:惊蛰时节,冷暖空气交替频繁,冷空气尽显余威;暖空气实力坚强,百病易发,两者交替作用,易诱发感冒等疾病,因此这时要补充人体阳气,可选择艾灸大椎穴、外关穴、神阙穴。
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。
外关穴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,桡骨与尺骨之间。
神阙穴位于肚脐正中。
3.康益艾足浴:足部若不注意保暖,寒邪极易通过脚部侵袭人体,损伤阳气而致病,或使旧病复发、病情加重甚至恶化。俗话说“足乃人之底,一夜一次洗”、“冬天洗脚,丹田温灼”。艾足浴疗法是选择艾草等中草药,加水煎后兑入温水,然后进行泡洗。人体足部有足之三阳经和足之三阴经经过,是人体经络汇聚的地方之一。泡洗后通过点按下肢和足部相关穴位,激发人体潜在的机能,调整身体失衡的状态,达到驱寒散邪,防病治病的效果,有自我保健和延年益寿之功效。尤其适用于手脚冰凉等。该疗法操作简单,方便舒适,效果显著,受到很多患者的喜爱。
4.仙芪扶阳固本丸:该中成药主要是由白人参、淫羊藿、蛤蚧、黄芪、白术、茯苓、白扁豆等中草药组成,具有补肺、健脾、温肾、扶阳固本的功效,适用于肺脾气虚证。
董瑞院长简介
董瑞,男,北京市怀柔区人,首都名中医,中医主任医师,博士生导师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,创立中医“肺络病学说”,精于中西医结合防治肺结节、肺癌、哮喘、慢阻肺、肺纤维化与尘肺病等肺系疾病;精于中医膏方防治慢性病、结节病与亚健康调理;精于“以脉定方药”,辨证施治中医内科疑难杂症;擅长复合应用艾灸、埋针、火针、药茶与冬病夏治等中医特色适宜疗法。
●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院长
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、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
●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
●首届首都名中医
●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膏方专业委员会创始会长
●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工作分站站长
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
●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
●北京市首届复合型中医药学术带头人
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“十二五”肺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
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
●中国民间中医药协会副会长兼中医冬病夏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董瑞于 2001 年创建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,带领团队坚持走“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病”的道路,建设了中医肺络病学科,将肺纤维化与尘肺病、肺结节与肺癌、哮喘与慢阻肺归属到“肺络病学”范畴,确立了病因、病机、证型及治疗法则,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西结合防治肺纤维化专著,研发了“养阴益肺通络丸”、“仙芪扶阳固本丸”、“康益咳喘贴”3个院内制剂及珠芨膏、温阳化结膏等30个院内系列协定方,其中“养阴益肺通络丸”防治肺纤维化获得了北京市政府“十病十药”项目,中医冬病夏治防治呼吸病科研成果,被原卫生部列为“十年百项”项目,全国广泛推广。经过 20 年发展,医院目前已建设成为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于一体的国家级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,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“十二五”肺病科重点专科(专病)建设单位,北京市 5A 级社会组织单位和全国诚信民营医院。
董瑞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肺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,擅长用中医经方、中医膏方、民间验方、中苗医药等中医方药和穴位埋针、苗艾灸、膻中穴埋针、穴位拔罐、穴位贴敷等中医技术治疗肺纤维化、尘肺病、哮喘、肺癌、肺结节、变异性咳嗽等肺系疾病。
在肺纤维化与尘肺病方面:他提出肺气不足、脾肾两虚、痰瘀毒损伤肺络病因病机学说,确定了“补肺、生肌、通络”之治疗法则;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西医结合肺纤维化防治专著,填补了肺纤维化与尘肺病领域理论空白,研发了“珠芨膏”与“养阴益肺通络”两个代表方剂,“珠芨膏”已完成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课题,“养阴益肺通络”获北京市政府“十病十药”项目,大大提高了肺纤维化、尘肺病人生存率与生存质量。
在肺结节与肺癌方面:他提出了阳虚、气虚、血瘀、痰湿体质之肺结节与肺癌体质学说,肝气郁结、忧悲伤肺之情志学说;确定了通阳化结,疏肝理气、宣肺化痰之治疗大法;研发了“通阳化结膏”加“艾灸”之法;开辟了肺结节、甲状腺结节、乳腺结节、子宫肌瘤、胃肠息肉、肺癌及其它肿瘤的中医防治新途径。
在哮喘与慢阻肺方面:他提出了“本”在肺脾肾三脏阳气不足,“标”在痰瘀互结;确立了“冬病夏治”与“冬季膏方”相结合,达到固本平喘之目的;研发了“康益咳喘贴”与“仙芪扶阳固本丸”两个方药;创立了膻中穴埋针、冬病夏治药罐疗法,使部分疑难哮喘与慢阻肺患者得到有效控制。他研创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病科技成果(冬病夏治FBP方案)于2006年10月11日被原卫生部批准列为“十年百项计划”推广项目,先后在全国12个省(自治区)、直辖市举办推广项目学习班和在京举办47期推广项目培训班,有5000多名医务人员接受学习培训,使冬病夏治在基层医院单位得到普及,使上百万哮喘、慢阻肺患者受益。
在变异咳嗽防治方面:他得到老师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深传,谨记老师“修医德、读经典、做临床、取众长、细观察、善思悟、写文章”的教诲,应用老师苏黄止咳方辨证施治小儿与成年各类咳喘病得心应手,效果往往立竿见影。
董瑞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膏方专业委员会创会会长,三十五年来,他致力于中医膏方临床研究,总结前人经验,提出了膏方防治疾病与保健的“十个指导思想”和“两个创新”及“十五个结合”,形成了“董氏膏方”思想体系,积累了上万例中医膏方防治慢性疑难病及养生保健经验,为我国的中医膏方慢性病防治及亚健康保健做出了贡献。
他研发了:防治肺纤维化与尘肺病的“珠芨膏”,防治肺结节与肺癌的“通阳化结膏”,防治糖尿病肾病与痛风的“二菊仙遗膏”,防治哮喘与慢阻肺的“哮喘固本膏”,防治风湿骨病的“附子黑豆膏”,用于妇科的“温经膏”,用于男科的“四仙五子膏”,健脾养胃的“温肾健脾膏”,用于健康保健的“六黄膏”,以及用于调理体质的“黄精枸杞膏”等董氏十膏方。多年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,他已经将传统中医膏方辨证思维融会贯通、推陈出新,他亲自开具膏方超10万料,成为我国中医膏方领域的名医大家。以名医、名方、名药为核心战略的“董氏膏方”系列产品,为把“康益德肺科”打造成融医养、康养、健康旅游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知名品牌,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他建立了北方最大的膏方加工教学基地,年加工膏方能力超2万料,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“膏方北进”发展战略的积极倡导与推广者。同时他积极开展中医膏方“一带一路”世界交流活动,主持了首届APEC雁栖湖中医膏方国际高峰论坛及“一带一路”中匈雁栖湖中医膏方国际高峰论坛,带领中医膏方走向世界。
董瑞十三岁因病步入杏林,从背诵四小经典与四大经典开始入门中医,基础理论扎实,2013年正式拜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为师,先后拜访问道张灿玾等近四十位国医大师,余赢鳌等六十多位国家级名中医。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行医三十五年,记录临床资料500余本,以医案、医话形式记录病历1.2万余例,整理出了“康益变异咳嗽停”、“温阳化结方消肺结节”、“董氏肿瘤方防癌之道”、“阳不化气阴成型”、“肿瘤与结节诸阳不足为本”、“珠芨协定方防肺纤维化与尘肺病”、“三仙三奇散防治顽固哮喘”、“怀山药保胃气之见”、“焦香馒头干治验萎缩胃炎”、“一味附子治男人奇病缩阳”、“金蝉花、玉米须治肾衰”、“一味鸡血藤治疗肩周炎”、“熟地黄伍与鹿角胶温阳之奇”、“血余炭调经止血之妙用”、“仙遗粮合马齿笕治三高症”、“仙鹤草合百部补五脏之虚”、“重用黄芪治验消渴症”、“麻杏石甘汤小儿发热之妙用”、“刺猬皮治小儿食积”、“十大功劳叶治肺痨”、“冬瓜子消胸水”、“大枣安五脏之妙用”、“瓜蒌薤白汤治疗冠心病”、“膻中穴埋针调著气噴郁”、“艾灸神阙之妙”、“点穴与金针”、“我与杨兆刚学芒针”、“处方君臣佐使之道”、“药量与药力标识药效,用药如用兵”、“中医思维核心大阴阳与小阴阳之道”、“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醍醐灌顶之功教”、“与孟庆云老先生对话调经汤”、“感慨国医大师张灿钾”、“与民间中医李可之缘”、“七访上海江春华教授”、“与国医大颜德馨中医膏方缘”、“民间中医宋德瑞”、“附子黑豆膏治风湿骨病”、“黄精枸杞膏延年益寿”、“一枝黄花治鼻炎之奇”、“伏龙肝治虚寒呃逆”、“冬病夏治防咳喘小罐之奇”、“在神农架发现江边一碗水”、“头痛与川芎”、“透针配鳝鱼血治面瘫”、“桑叶伍白芍治鼻出血”、“鸦胆子外敷治累肉”、“炒枣仁安眠之奇再于量”、“一味琥珀肚脐治小儿哭啼”、“益智仁止遗尿”、“医者不会熟用附子、石膏、生大黄、人参不能成为大医之见”等五十例康益经典医案医话,为董氏中医药传承奠定了基础。
董瑞认为最合理有效的中医传承方式就是‘一对一’。师承、父子传、父女传、老师传;再配合现代的教育,从小学生、孩子开始教育。”他把“一己之力”发挥到最大,先后收下女儿董莹、儿子董杰以及耿占峰、李壮花、张树森、刘苹、耿占印、李小利、徐胜红、庄玉婷、果彦晶等十一个传承门徒,同时带教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博士肖娜,将自己所学无私传授给学生和徒弟。目前,学生中已有七人出徒,成为学有所成的“小名医”,实现了“董氏中医药”思想的薪火相传。
董瑞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他大力推进中西医结合的融合发展,始终不忘深入挖掘民间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瑰宝,整理中医方药术和民间绝技,已经与一百四十位民族与民间中医药学者就中医药理论、学说、绝技、秘方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,对民间有真才实学、中医绝学的医者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,并融合传统、民族、民间医学在中医药治病理论、方药术的融合运用和中医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研究创新,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医临床,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患者的支持与赞赏。
他坚持勤学不倦,著书立说,先后出版了《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纤维化》《政协委员董瑞院长谈间质性肺炎—肺纤维化》《膏方防治肺纤维化、尘肺病》《中国历代临床经典医著集萃》《疗效是中医药生命线》《囯之大医》等医学专著50余部,,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文章40余篇,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十余项。其在中医药领域的表现突出,2018年获国务院批准成为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”。
董瑞是一名“怀大慈恻隐之心,誓愿普救含灵之苦”的中医人,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,他给自己定下了“视患者为朋友,让患者看得上病、看得起病,让患者看到生命的希望”的座右铭。从医三十五年来,他用精湛医术治病救人,用温暖仁心关爱患者,每周三天出诊、查房,每天八十余名患者,从早上6点到下午2点,从未间断。他崇尚用纯正中医思维诊治病人,融合经方、膏方、单方验方、艾灸、膻中穴埋针与中医内病外治并用,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,无论贫富老幼,均一视同仁,让每位患者都感受到了他的仁心仁术。
多年来,他从没有节假日的概念,除去本院以外,他还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、贵州黔西南、贵州毕节、北京门头沟、江苏常州等地设立六个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定期出诊、传承带教;累计为来自美国、日本、韩国等海外与国内31个省、市、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的患者,诊治肺纤维化与尘肺病、肺结节与肺癌、哮喘与慢阻肺、变异咳嗽与鼻炎等呼吸病、中医内科杂症及亚健康调理等超50万人次,其中亲自施针刺超10万人次。
董瑞是全国、北京市、怀柔区三级政协委员、民盟盟员,他始终不忘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,热心社会公益。他承办民盟中央“健康呼吸万里行”十省市大型公益救助活动,亲自诊治救助尘肺病农民工1000多人,使100余人恢复劳动能力,为防止农民工因病致贫做出积极贡献;代表民盟中央对口帮扶黔西南,投资建设了“民盟名医工作室”,三年往返40多次,行程20余万公里,累计诊治病人2000余人,助力了黔西南脱贫攻坚战。
他还代表民盟北京市委帮扶门头沟潭柘寺卫生院,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卫生院等活动,参加全国政协、北京市政协、怀柔区政协及民盟各级组织的义诊一百余次,巡讲80多次,累计义诊病人5000余人,足迹遍及20多个省市,为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