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8月23日处暑节气。
“不治已病,治未病”是几千年前《黄帝内经》的核心理论,养生康复是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,越来越被老百姓认可。全国政协委员、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、首都名中医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中医主任医师、博士生导师董瑞精通《黄帝内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温病条辨》等中医经典,临床一线近四十年,深刻体会到“二十四节气”与“十二时辰”的变化规律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,提出借助“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时辰”变化规律,调补阴阳的观点。
为了让更多人了解“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时辰”保健养生,董瑞主任医师亲任主编,硕士研究生刘颍利、董莹、王玉辉,主治医师耿占印及北京膏滋堂与北京双艾灸堂总经理董杰为副主编,从小雪、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、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写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,累计三十六篇,将陆续发表,以续读者,请大家多多指正。
处暑历史渊源
处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,交接时间在每年公历的8月22日或23日,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150°,到9月6号或7号结束。“处”即“去也”,“处暑”即为“出暑”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处暑,七月中。处,止也。暑气至此而止矣。”表示炎热渐消,暑气至此而止。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,意味着就要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,此后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。
处暑有三候:一候鹰乃祭鸟;二候天地始肃;三候禾乃登。处暑时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,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,尤其时北方已经感受到了自然界的肃杀之气。其中“禾乃登”的“禾”指的是黍、稷、稻、粱类农作物的总称,“登”即成熟之意。成熟的麦子低下了头,等待被收割。
处暑民族风俗
1.放河灯
放河灯又称放荷灯,是民间的一种祭祀活动,用来悼念逝去的亲人,祝福活着的人。原始社会,先民认为火是万物之源,是吉祥温暖的象征,是战胜寒冷饥饿的神灵。渔猎时代,人们驾舟出海时为避免风暴肆虐,在风大浪高时,用木板编成小船,放上祭祀品点上蜡烛,彩纸作帆,放入水中漂流,向海神祈求平安。放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上灯盏或蜡烛,中元夜时放入江河湖海之中,任其漂流。
2.开渔节
国家现在实行“休渔期”,“休渔期”结束称为“开渔”。处暑时节对于沿海渔民来说,是渔业收获的时节。处暑时海域水温偏高,鱼群会停留在渔场周围,鱼、虾、贝类发育成熟。因此,从此时开始,人们往往能捕获到种类繁多的海鲜。每年处暑时节,浙江沿海地区都会举办隆重的开渔节,欢送渔民驾船出海。著名的开渔节有象山开渔节、舟山开渔节、江川开渔节等。开渔节时,机器轰鸣、汽笛长鸣、千舸竞发的场景取代了帆樯林立、千舸锚泊的平静海面,码头上人海涌动、鼓乐喧天、爆竹齐鸣、烟花怒放。
3.脸觑厝
闽南话“厝”指有钱人在城里的大房子,“脸觑厝”就是脸朝着在城里的家看,意思是外出避暑的人要打道回府了。福州人有句俗语“处暑一过脸觑厝”。处暑到了,避暑也就结束了。
4.拜土地
过去温州人在处暑时常常会拜土地爷。此时正值农作物收获时候,有的农家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,有的农家把旗幡插到田地中,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,恐怕把丰收洗掉,拜谢土地爷。
致病因素
1.温燥邪气
处暑后,天气由炎热向寒冷过渡,其气候特点是白天热,早晚凉,昼夜温差大,降水减少,空气湿度低,人容易出现口干鼻燥、咽干唇焦的燥症。另外虽然已经入秋,此时阴气显现,但是还有些许暑热,容易引起脾气的湿热交困,出现胃纳不佳,胃胀等症状。
2.七情致病
处暑后秋风渐起,林寒涧肃,易生悲凉情绪。秋季也是抑郁、焦虑的好发季节。因此遇到伤心难过之事,要主动排解,做到“使志安宁”。
处暑养生规律
董瑞院长依据多年临床经验,总结提出“五脏六腑之所喜即养生之所需,五脏六腑之所恶即养生之所忌”。处暑时阳气逐渐收敛,肺应秋季,秋季燥气当令,燥易伤肺,另外入秋后暑热尚未全消,处暑养生重点在润燥、养阴、益肺。
起居规律
处暑后天地阴阳开始转换,交合阴阳二气开始分开,早晚温差大,降水少,此时节要注意防燥。起居上应早卧早起。保持室内通风,确保空气流通。早晚及时增添衣物。处暑时节,正值初秋,暑热尚未消尽,应注意入睡之前莫贪凉,最好关上窗户,以防寒湿之邪侵入人体。
饮食规律
处暑是谷物成熟、等待收割的时节。《养生书》秋谷初成,不宜与老人食之,多发宿疾。新米的生发之力强,容易引发宿疾。“秋老虎,毒如虎”,处暑时的燥,是温燥,应少食辛味的食物,如菜、大蒜、葱、咖喱。辛味过重,助燥伤阴,容易导致口舌干燥,咽喉肿痛、咳嗽,便秘。可多食酸味的水果,酸甘化阴,生津润燥。
运动规律
秋季是锻炼的好时节,此时北方秋意渐浓,是户外运动的好时节。可选择登高望远、跑步等,但运动不可过度。
情志规律
时至处暑,秋意渐浓,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的景象,人们容易产生悲伤的情绪,所以在情绪方面切忌大起大落,可通过音乐、书法、钓鱼、瑜伽等安神定志的活动,收敛神气,使神志安宁,使情绪安静。
康益处暑之养生
1.康益冬病夏治:是指在“三伏天”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用药、“三伏天”贴敷及中药外用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,临床上适用于哮喘、肺纤维化、肺气肿等肺系疾病,风寒湿痹等关节疾病、泄泻等脾胃疾病。
2.康益艾灸:处暑之时,正是收敛阳气、培补元气的最佳时节。守养元气,从关元开始。关元穴,顾名思义,把元气关起来。它是小肠的募穴,为男子藏精,女子蓄血之处,是足太阴脾经、足厥阴肝经、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,故统治足三阴、小肠、任脉诸经病。关元穴有补肾壮阳、温通经络、理气和血、补虚益损、壮一身之元气的作用。
3.康益艾足浴:人体足部有足之三阳经和足之三阴经经过,是人体经络汇聚的地方之一。泡洗后通过点按下肢和足部相关穴位,激发人体潜在的机能,调整身体失衡的状态,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,有自我保健和延年益寿之功效。俗话说“足乃人之底,一夜一次洗。”一年四季坚持足浴,各有功效,正所谓“春天洗脚,升阳固脱;夏天洗脚,暑湿可祛;秋天洗脚,肺润肠濡;冬天洗脚,丹田温灼。”处暑时节用艾草等中草药,加水煎后兑入温水,然后进行泡洗,有助于除湿散寒。
4.仙芪扶阳固本丸:该中成药主要是由白人参、淫羊藿、蛤蚧、黄芪、白术、茯苓、白扁豆等中草药组成,具有补肺、健脾、温肾、扶阳固本的功效,适用于肺脾气虚证。
注:此内容、图片来源于网络,非原创。只为中医文化的传播和分享,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,我们第一时间删除,谢谢您的理解!